走進聖地  

本期為157期,主要介紹耶路撒冷、3D列印、南非海岸、美味關係、巴塔哥尼亞牛仔。

關於這篇耶路撒冷是由國家地理學會獎助人保羅'薩洛培克所寫,他重溯早期人類大遷移到世界的路線。

這個計畫被稱為「走出伊甸園」,至今已進行兩年。這裡所寫是他從人類起緣非洲大陸,渡過紅海,

登陸阿拉伯半島的西岸,古代這裡被稱之為「黎凡特」,意謂太陽升起之處或者東方的意思。延著約旦邊緣,

路過死海,渡約旦河,進入常常發生戰亂的地區---以色列。以色列經常和巴勒斯坦衝突,原因是領土和宗教信仰

不同。以色列境內的耶路撒冷,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,據說建城以來發生了700多次的衝突,最著名的衝突就是

世界歷史課本會出現的「十字軍東征」,發生大概是9到11紀世,原因是當時中東出現一位先知穆罕默德,藉由傳

達伊斯蘭教的真理,團結阿拉伯各部落,由穆斯林組成阿拉伯帝國,主張聖戰淨化世界,頓時快速拓展帝國疆界。

歐洲基督教各國,為對抗如此張狂的回教帝國,便組成十字軍,宣揚要奪回聖城耶路撒冷,而展開東征。

宗教之間的衝突,時至今日也還在發生。其實猶太教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源於同宗---亞伯拉罕。這三教有個共同

的特點,就是它們都是一神教,書上說「人類發展出農業後,就不再每個水源都需要仙女庇祐。不再需要這些大自

然的舊神。」宗教本意是向人勸善、淨化人的心靈,本質都是好的。但因為之間的不熟悉或些微的不同,產生了誤會,

而引發了衝突。

昨晚有一個傳教士來我家拜訪,我開門迎接。我:「天黑氣溫又低,真的辛苦你。」他:「為了傳達

耶穌善和愛,再辛苦也值得。」他接著攤開聖經,講了一段話,看到我有點尷尬,他:「你家是傳統拜拜的嗎?」我:「

是,但我不排斥基督教。」他說:「你很開明。」我:「我們家裡也有幾本聖經。」他:「為什麼你會留著。」我:「

因為聖經裡有很多個故事很有趣。」他:「你覺得耶穌是好人嗎?」我:「當然,傳揚正面教義,以小博大,解救眾生。」

他最後還邀我去他的教會走走。所以無論信什麼教,都不要去排斥,而是要互相了解與包容,如此就不會有紛爭了。

 

 另外我還想介紹3D列印,這真的很有趣。前幾年看日本的節目,專題就是各式的影印機,其中就有3D列印,把一個西瓜徹底

複製,印出來後與原來的西瓜相似度極高,已到了不切開就分辦不出來的地步。那時我看到傻眼,簡直就像變魔術。現今這個技術

已漸漸成熟,也有了不同的列印方式。運用層面也逐漸多元,開始用在建築、醫療、航空、電子。科學家現在已成功運用聚矽氧

和軟骨細胞為「墨水」印出仿生耳,往後對於器官捐贈有相當的幫助,未來說不定飛機是由3D列印生產的零件組成,真讓人感到訝異。

在社會重視科技之外,也要在環境保護上多用點心力,在「衝突的浪潮」這篇文章中,談到南非的海域問題,因為大型漁業業者的濫捕,

導致沿海生態魚量大減,政府設立海洋保護區,以保護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。但在實施政策之餘,對於大型漁業來說,他有資金支撐,

只要移往遠洋就行,但捕魚維生的小漁民就明顯受到壓迫,配套措施有明顯的漏洞。最終導致漁民的反彈,要求開放禁漁區域。

想當然一定會有反對者,海洋保護學家覺得如果開放一個,其他的保護區也會隨之淪陷,那之前的保育也就前功盡棄。這個事件也值得我

們去沈思,因為台灣四面環海,是個海洋國家,對於漁民的福利措施、海洋保育......等,政府應該要更加投入,不要演變成南非政府的窘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